联系方式
|
新闻动态
|
作品案例
|
设计团队
|
关于我们
|
首页

美学课堂|张斌:空间再生产与公共性重构

【新闻动态】来源:HUID编辑:HUID慧空间2020-08-21 09:15

8月8日下午,来自上海致正建筑工作室的张斌老师,受T10+设计联盟的邀请在宁波市城市展览馆做了一场题为“空间再生产与公共性重构”的演讲。

这是我们T10+和宁波市城市展览馆联合主办的第四期美学课堂&第十期甬城论坛,也是我们今年的第一场公众性活动。


小编整理了重点内容,与诸君分享这场引人入胜的精彩演讲。



签到台迎宾签到

馆长袁栋主持

现场限定150个座席






01

空间再生产与公共性重构




“只有和人群合作才有可能出现好建筑。”



张斌老师认为空间只有被积极地使用,才能成为有社会意义的一道景观。因为建筑师虽然是空间的创造者,但空间真正的主体是使用者。所以,建筑师在工作中首先要放下自己,隐藏自己,然后把设计嵌入到与社会互动、与大众合作之中去思考。

 

但是这在现实中有太多不确定性,使得不少建筑师“被迫”只专注对形式的追求,问题是这样做出来的建筑再极致、再“好”,最后仍旧可能是空着、或被大面积的改掉,或者一进入实际的空间运作层面就受到粗暴的对待。

 

他本人的建筑作品就经历过类似的境遇。这更推动了他着手研究民众日常生活、和城市生活百态的决心。正所谓“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只有了解人、了解生活,才能做出令人舒适的好作品。







“好的建筑让人感到自在,它与人之间既可以相濡以沫,又可以相忘于江湖。”


得益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的教研工作,张斌老师通过对当下上海这座中国特大城市的空间运作方式的观察,以图绘的方式来研究城市中各种特殊的空间现象,发现和呈现某些混杂异质的、充满地域政治经济印记的空间。研究中国当代城市快速发展中产生的诸多矛盾,为难以落地的舶来建筑学知识,提供一些思考的佐证。

 

在演讲中他分享了对上海市老旧小区——田林新村和上港小区的调研分析,以及在史诗级别的黄浦江两岸贯通工程中,对公共空间进行的实践,试图重现日常、真实、有活力的公共空间。






东岸望江驿






东岸“望江驿”是位于上海黄浦江贯通工程东岸滨江公共空间内的一系列服务驿站,25个驿站分布在从杨浦大桥到徐浦大桥的整个东岸贯通带里,每公里一个沿江排布,为市民提供休憩停留空间和公共卫生间。



25个望江驿的空间分布



不同望江驿的航拍图。当人们走下檐廊,下到漫步道或亲水平台,浦江两岸壮丽的城市天际线一览无余,是为“望江驿”。



该项目源于2017年9月在陆家嘴北滨江完成的第一个望江驿,及2017年12月在前滩休闲公园完成的第二个望江驿的改造设计。至2018年,浦东新区推动望江驿成为东岸贯通的标准配套设施。

作为应急工程的前两个望江驿从设计到完工分别都只有1个半月左右的周期。

为了平衡极短工期和设计师对于完成品质、空间体验的最大诉求的矛盾,张斌老师带领团队设计了一个标准统一的建筑形制,并根据不同的场地条件和地形特征,归纳了数种有差异的落地类型,在基础结构形式和场地标高关系上各不相同。




不同驿站的人视图


采用以胶合木结构为主的钢木混合体系来实现质量可控的超快速建造


半螺旋直纹曲面单向檩条木结构屋面



这一系列位于上海中心最具有公共性的滨江空间的微小驿站给了张斌老师和他的团队机会来探讨建筑与风景的关系,以及微观场地与宏观公共空间及城市标志物的关系。他们希望驿站在以平易近人的氛围为市民提供支持和服务的同时,更能够强化场地自身的特性,从而让建筑有机会成为风景的放大器。



建筑成为风景的放大器



每一个望江驿都由两部分构成:一侧是相对封闭的公共卫生间,另一侧是布置有信息导览和发布、阅读书架等服务设施的开放通透的公共休息室。


这两部分之间是一条穿越建筑的有顶通廊,连接背江一侧的骑行道和面江一侧的跑步道和漫步道,其中布置有自动售卖机、储物柜、冷热直饮水、共享雨伞机等便民设施。而整个沿江一侧包括休息室的侧面都是深广的檐下平台空间,靠墙设有通长的坐凳供市民小坐。






它接纳了城市中匿名的各色人等的自由穿行与休憩,这一工业化生产的精确建筑被人们的身体所消化,迅速融入有温度的日常化都市生活中





维护者和使用者都以个体体验在创造性地介入场地。



由于各主体的积极参与,驿站空间逐渐被发掘出更多的可能性


1#望江驿    以“悦读”为主题                                                                  2#望江驿    高科技VR体验为主                                                                     3# 望江驿    全媒体文化直播




望江驿作为贯通工程中必不可少的城市基础设施,摆脱了基础设施曾经隐匿、冷峻、严肃的形象,通过与景观、地形的多维整合,形成了日常、自主、有活力的公共空间,增强了浦江贯通的场所体验。





东昌栈桥


作为浦江两岸公共空间贯通工程中东岸的12座跨越河道、轮渡站等主要空间断点的慢行桥之一,东昌栈桥首要解决陆家嘴南部东昌路轮渡站巨大的通勤和旅游客流产生的东西向交通与贯通人流产生的南北向交通的局部冲突 ,同时还要兼顾解决其北侧的游艇俱乐部的封闭场地对于贯通的消极影响。

基地跨越商业、绿化和交通设施三种用地,涉足周边若干土地所有方,张斌老师用漫长的多方向比较来协调多方利益与诉求,整个项目历时2年零2个月,其中概念方案的研究用了1年零3个月,以平衡各方利益与设计诉求。


将桥体抬高,创造人的滨江体验


为避让地下源水管及过江隧道,栈桥设计选择占地较小的Y型柱作为支撑结构,并以跨度较大的厢型梁桥体作为主体结构。经过缜密计算,在隧道复线的夹缝中精确落桩,利用三向树状分叉,在轮渡广场上实现桥面跨越。




最后形成的桥形设计与周边现有建筑相互缠绕,微妙介入,时而穿越于夹缝,时而跨越广场,时而舒展盘旋仰望三塔矗立的陆家嘴中心区,时而临水眺望浦西百年外滩。与现有建筑与景观和谐共生,创造丰富多变的城市景观和自由包容的开放空间。




栈桥上容纳了不同尺度的绿化景观空间,为骑行、跑步、漫步的市民提供休憩的可能。桥体的转角和高度,考虑让市民尽量多的看到江景。



                                                                                                杨浦滨江六厂公共空间更新



这个项目由张斌的致正建筑工作室,联合刘宇扬建筑事务所和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共同完成,致正兼为项目的总控。

杨树浦工业带诞生了一大批中国最早的基础设施行业,它支撑了上海的发展,在当时其实力不仅是中国,也是远东的no.1。


改造前

改造后




面对这样一个工业遗产的转型,对于张斌和其他建筑师而言,是既兴奋又感到很大压力和责任的。

他们提议了这样几点原则:其一是有限介入,低冲击开拓。其二是保野性、保生鲜、保自然、保慢活。其三彰显每个地块的特性,同时又有一个大的线索将其串联。三家事务所联合工作的模式,发挥了优势,在统一性基础上,呈现丰富的多样性。





设计顺应现状,以不同的厂房为节点,规划了若干个带有不同主题的轴线和活动区,比如以亲子为主题的社区型空间、作为大型活动场地的大空间、以年轻、健康为主题的运动空间、以及休闲漫步空间等等。





在杨浦滨江现存最老的码头,他们保留了一个小厂房的钢结构架构。当时觉得这个小厂房位于沿江第一线,也在从大桥的陆域转到水域的关键点上,所以决定留下这部分有意思的印记,做成一个类似阳光房的休闲设施。

有趣的是,没想到临时贯通完成之后,杨浦大桥往东2.7公里要设置4个驿站。在各种比较之后,把其中一个驿站选在了这个留下来的工业架构里。

张斌老师觉得这也印证了,这些历史的痕迹,建造痕迹,是有空间潜力的,可以在长时间的再利用中,产生新的植入和转换。



最初保留的钢结构




再次改造后,成为杨树浦驿站



张斌老师还分享了一段由他的事务所负责的制皂厂改造的故事。

制皂厂曾经也是辉煌一时,当年几乎家家户户都用的蜂王牌洗发水,就出自这里。这里有一堆污水处理工艺水池,张斌老师将它们全部留了下来。





爬满藤的制皂厂,有一种特别自然的吸引力


他们找到了当时的工艺流程图纸、管道分布图纸,然后决定用一系列两米多直径的大型钢管串联将水池连成一体,希望能用以各式各样的主题体验、展览等活动。






不同参与方抓住空间的特质,并把一些看上去不利的、有点零碎的空间,变得好用又有趣。是这个项目特别吸引人的地方。






张斌老师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演讲,带大家进入他设计营造的情境中,为之入神,意犹未尽。




02

对话:城市更新与环境改造


嘉宾对话环节,由宁波大学潘天寿建筑与艺术学院副院长、早稻田大学博士陆海主持,本场主讲嘉宾张斌,宁波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地区与村镇规划处处长汪琳,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赵艳莉,启仓设计创始人&设计总监、T10+设计联盟联合创始人毛赟共同展开关于城市更新与沪甬双城环境改造的探讨。






精彩对话




宁波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地区与村镇规划处处长汪琳


汪琳先生认为张斌老师的案例对宁波老旧小区改造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不管是城市规划还是建筑构建,都应该落实到“人”。我们在追求高、大、美的同时也要保留个性,包括历史文化,人物故事、市井生活等,这些都是城市个性。更要学会包容城市本身的历史记忆,更新不是拆了重建,应该采取有机改造,将空间一点点打磨,从大尺度公共空间转换到小尺度的生活区域,让城市更舒适,更亲切。




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赵艳莉



赵艳莉女士表示,建筑应该为人而存在,要注重人在建筑中的自在感。建筑师通过奇思妙想让城市空间提升价值甚至创造价值,这是建筑的魅力。针对张斌的演讲内容,赵艳莉结合宁波实情,将“亲民”落实到社区的河道治理,希望老百姓出门就能见绿,提升小微空间设计与品质,亦是从宏观到精细规划的实现,贴近老百姓生活,打造一个有文化有温度的城市。



启仓设计创始人&设计总监、T10+设计联盟联合创始人毛赟



毛赟先生从室内设计的角度,细节处剖析人与空间的内在价值。他结合自己往年的项目经验,希望可以通过江岸边的设计来提升城市的文化氛围和艺术表现,在公共空间的室内设计上,可以更好地结合建筑,能够吸引老百姓参观互动,实现建筑性和艺术性的传播引导。





宁波大学潘天寿建筑与艺术学院副院长、早稻田大学博士陆海



陆海先生表示,城市外观固然需要光鲜亮丽,但空间的适用性才是一个城市生命力的最终体现,建筑本身不是决定力量,唯有真正体察市民的真实需求。同时他也尖锐地指出了现在城市建设中的设计盲点,常有令新环境陷入无人问津之地。他认为不管是城市规划管理、顶层设计者还是微观层面的室内设计,应该摒弃虚无缥缈的随意想象,而贴近人真实细微的需求或情感共鸣,营造实实在在令人感到幸福和舒适的环境与空间。他相信宁波作为经济发达、意识先进,有包容性的城市,有很大的潜力,通过设计让城市更美好。






上海致正建筑事务所创始人兼主持建筑师张斌



张斌老师补充道,社区微空间改造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在上海,已经有让规划师、设计师等专业人士介入其中,产生了一批社区型建筑师,他们用专业的方式去参与和达成社会的某种融洽与共存,增进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温度感。但他也认为,真正要做好这件事,需要建筑师等专业人士的长期全身心投入,只有真正融入社区,才真正可能解决问题。


现场观众就本次对话和城市规划问题纷纷提出自己的疑问与思考。从小区停车位规划到新农村文化建设,在场的老师们为观众一一解答。








从城市到建筑,从宏观的公共空间到微观的生活区域,在破旧立新的重塑中,人们时刻创造着新的空间价值。

T10+美学课堂,共邀大咖交流互享,打造专业的学术平台,只为让城市更美好。





现场照片摄影:姚学丰、露露

项目图片来源:致正建筑工作室




·end·

—如果喜欢,快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我们一起愉快的玩耍吧






优设计/享生活


深耕行业十多年,2014年12月以张奇峰 郑钢 刘志明 李财赋 毛赟  胡梁锋 潘高峰 卓稣萍 汪洋 为代表的宁波地区十个设计师团队,在深圳,被现代装饰国际传媒奖授予“十大(宁波)优势力”团队,借由对设计美学的真诚与敏感,甚至对自己所处行业的内疚与自辩,优势力走在一起,希望在强调创作之余,探索生活、美学、艺术甚至是消费哲学,为生活而创意,从设计师角度去追寻怀抱我们曾有过的一切憧憬和梦想,我们期待,在宁波这个城市,可以遇到共鸣的您……




2020战略联盟伙伴

森梃国际居颐 / 大舍家居

/ 必美 进口地板/ 锐思瓷砖 / 富丽美学 

/ 德国摩根 / 瑞士劳芬 / 德国帕诺地板 

/ 可瑞舒适家 / 优摩家居 / 

 御景汇国际家居 / Domus life" /

一再一物 / 瓦帕茵特艺术涂料

 世杰给排水系统 / LA`BOBO陶瓷薄板

/ 当代卫浴 / 门道门窗


【 集优文化传媒 】


我们期待

在宁波这个城市

可以遇到共鸣的您

想了解更多?

那就赶紧来关注我们吧!!







分享到: